“法官同志,是不是只要我还钱了,你们法院就可以撤销对我的悬赏?”
“是的,您怎么突然就想通了呢?”
“因为要脸......”
近日,被执行人李某主动联系平南法院执行法官,称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主动履行,能让其被面向社会公开悬赏的执行公告尽早撤下,消除负面影响......
被执行人李某与申请人萍萍民间借贷纠纷一案,应李某要求,萍萍多次借款给李某,但李某没有按期返还借款。萍萍遂将李某诉至法院,案件经审理后依法判决李某还本付息,可李某并未履行生效判决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,萍萍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查询了李某的银行、微信、支付宝等金融账户及动产、不动产等财产信息,均未查询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,该案只能暂时进入终本程序。期间,执行干警不定时查看李某的财产线索,同时建议萍萍可以尝试对李某采取执行悬赏措施,通过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等网络曝光李某的失信行为,发动社会的力量寻找其踪迹及财产相关线索。
不久萍萍向法院提交执行悬赏申请,执行法官依照申请人的要求,在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被执行人李某的执行悬赏公告,李某当天就通过手机刷到了自己因为失信而登上“大屏幕”的消息。迫于舆论的压力,李某联系了执行法官,把欠下的借款本息一次性向萍萍履行完毕,双方达成和解。
“执行悬赏措施的实施,关注度高,社会反响热烈,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震慑失信行为的作用,营造了‘让失信者寸步难行’的良好社会氛围”——对于李某主动履行的行为,执行法官在案后深有感触地说道。(潘文华)